暑期三下乡| 传非遗薪火入艺术课堂 续赣鄱文脉育时代新声——“昌”响非遗,赣鄱韵律实践服务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(五)
作者:     来源:    阅读次数:    发布时间:  2025-07-25 11:01:46

非遗的传承,既要扎根传统土壤,也要主动拥抱年轻群体。实践服务团深知,艺术培训机构是青少年接触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,在这里推广非遗,能让更多孩子在艺术启蒙阶段就与传统技艺相遇。同时,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,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。带着这份双重认知,“昌”响非遗,赣鄱韵律实践服务团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非遗“大餐”和安全知识“锦囊”,走进了一笔一划艺术培训机构的课堂。

活动中,队员们结合此前探访白糖糕制作大师、研学螺钿、点蓝、掐丝珐琅技艺的经历,将非遗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。从白糖糕里藏着的南昌街巷记忆,到螺钿工艺中贝壳与木材碰撞的千年智慧;从点蓝工艺里色彩调配的细腻讲究,到掐丝珐琅浴火重生的坚韧品格,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在场的同学们听得入神,仿佛穿越时空,与古老的技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。

队员带来了螺钿、点蓝工艺的简易工具和材料,让大家在“做中学”感受非遗的魅力。在螺钿体验区,同学们在队员的指导下,拿起细小的贝壳片,尝试裁切与镶嵌。看似简单的动作,却需要指尖的精准把控,稍有偏差,图案的美感便会大打折扣。“原来每一片贝壳的镶嵌都藏着这么多门道,匠人们也太厉害了!”一位同学在体验后感慨道,这便是非遗技艺带来的最直观感受。

点蓝工艺的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。队员们先向大家演示了釉料的调配和填色的技巧,随后让同学们亲手用滴管进行操作。最初不少同学要么控制不好流量导致釉料溢出,要么落点不准留下空缺,但在一次次尝试中,大家逐渐掌握了诀窍,看着自己完成的点蓝作品,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这个过程,不仅是技艺的学习,更是对耐心与专注力的锤炼。

非遗文化体验结束后,队员们随即为小朋友们开展了防溺水与心肺复苏安全宣讲。队员们用案例和易懂的语言,强调不可私自去野外水域游泳,并教导遇人落水时应呼救或借助工具施救。随后,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判断意识、呼救、胸外按压、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,并指导孩子们进行模拟操作。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小朋友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急救技能,更显著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。

​此次走进一笔一划艺术培训机构的活动,是“昌”响非遗实践服务团暑期三下乡的重要一站。活动打破了非遗传承的边界,让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,走进青少年生活场景,使非遗成为可触摸、可创造的鲜活文化;同时将安全知识送到孩子身边,使其成为守护生命的重要法宝,体现了团队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关怀。队员们表示,活动坚定了其传承非遗的决心,并认识到关注青少年多维需求的重要性。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教育结合的模式,积极开展公益活动,让赣鄱非遗在年轻一代心中奏响,焕发新生机,并以青春力量护航青少年成长。

(编辑|施欣怡 一审一校|尹姝珍 二审二校|胡文毅  三审三校|陈后辉)


最新新闻

版权所有:0638太阳集团(股份)有限公司官网 制作发布 0638太阳集团官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:jdzu.jx.cn 赣ICP备05000937号-1 域名:jdzu.edu.cn 赣ICP备05000937号-2